找到相关内容1954篇,用时4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哲学简论

    rdquo;。   无著、世亲运用《阿毗达磨经》、《瑜伽》等教典,对传统佛说进行重新解释,建立了一套新的理论体系。世间广大无边,又如何转变呢?无著学系又强调从认识论人手,因为一切践行都离不开认识,而...通过简单聚合构成万物的“生成”的意义。   佛教讲缘起,更重视的是人生过程而非外部事物,释迦牟尼建立这一理论,也是缘于对人生全部过程的观照,而非对宇宙的观察。佛把人生划分为...

    徐文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15664608.html
  • 周叔迦:佛说灌佛经疏

    者语业为体。如《婆娑》卷一百二十六所云。四、或以音声、语言、文字三者合为教体。如《维摩经》云“有以音声、语言、文字而作佛事”等。五、或以文义为教体。如《瑜伽》卷八十一云“诸契经体略有二种:“一...菩萨藏摄,经云“欲求如释迦文佛可得,欲求如文殊师利教授人民可得”等故。五、明三藏。谓经、律、。一修多罗,此云契经。契者,契理契机。经者,《佛》云:“贯摄为义。”谓贯穿所应知义,摄持所化众生故。此教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21764627.html
  • 佛性·本心·良知——陆王心学与佛学

    ,原为“界”字。《瑜伽》释“界”义曰:“因义,……本性义,……是界义”(《大正藏》第三O卷,第六一O页)。可见,佛性一词,原有佛之体性的意义。慧远说:“佛性是佛之体性”(《大正藏》第三七卷,...。诚然,原始佛教是否认、反对本体的,但是,佛教在其往后的发展过程中,却在悄悄、有意无意偏离此一“本意”,从部派佛教的“补特伽罗”到大乘佛教的般若实相,特别是涅檠佛性中的“佛性我”,正是佛教本体...

    赖永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23164641.html
  • 佛学之真理论

    解,而免吾人之辛苦寻求,早得正觉也。  佛之言真理也,胜义葳蕤,具见于其所说诸经。自后龙树无著诸菩萨出,条理会通,广造诸论,对佛教义,益加阐扬。于是乎有中观瑜伽。其专论真理者,在瑜伽中则有...等,各是其是,各非其非,欲得一众所公认,惬心当意放乎四海而皆准,贯乎古今而不易之真理终不可得。庄生有言:“人之生也,固若是芒乎?其我独芒,而人亦有不芒者乎?”又曰: “梦饮酒者旦而哭泣,梦哭泣者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24764660.html
  • 天台智者大师的如来性恶说之探究

    净染”说,可参阅大毗婆沙论、成实论、顺正理论等典籍。  到了大乘佛教时代,心性说,有进一步的阐扬与解释,承继“心性本净说”,而作新解释的,如瑜伽卷五十四云:“诸识自性非染”,成唯识论卷二也以为...论文分五个部份探讨“如来性恶说”,说明如下:  第一部份:探讨此说之思想根源,从中国儒家喜谈“性善恶”说起,而后深入佛教经论中探源,在“心性染净”诸说中,发现了佛性之“如来藏”奥义,及胜鬘经肯定“...

    张瑞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65564779.html
  • 本生经的起源及其开展(3)

    瑜伽》卷四十六提到的有:菩提萨埵、摩诃萨埵、成就觉慧、最上照明、最胜真子、最胜任时、普能降伏、最胜萌芽、勇健、最圣、商主、大称、怜愍、大福、自在、法师十六种(大正三十.页五四九上)。在《大...乘圣者的证果,记说是记三乘圣者的证果。  《瑜伽》的说法是:「云何记别?谓于是中,记别弟子命过以后,当生等事。」②  《大智度论》则说:「众生九道中受记,所谓三乘道、六趣道。」③  以上三都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2164809.html
  • 王恩洋:佛学通论(2)

    第五十四卷)云: “由彼变异而变异故,彼所建立及任持故。”《显扬》第五说:谓依大种有诸造色,摄在一处,各大所造。此显相依而有是造义,非为体也。十八界种不相乱故。此大种义俱依《瑜伽》(第三卷)、《...烦恼无恶见、失念、散乱、不正知。共缺二十五法。三、摄属名义不同,心所法中瑜伽的遍行别境,有部称遍大地法。瑜伽善心所,有部称大善法。瑜伽的根本烦恼、大随烦恼,有部通称为大烦恼法。中随烦恼有部称大不善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2464812.html
  • 王恩洋:佛学通论(3)

     二、人格神的破遣  佛教是极端反对有神论的,在一切经论中破斥具体的人格神随处都有。今且引《瑜伽》 (七卷)、《显扬圣教论》(十卷),破自在等作者为例。彼论云:  “自在等作者论者,谓如有一...现实。佛法虚空是不随意识而有无的,即是客观存在,但此存在即无所存在。以无所存在而存在,是为客观的虚空。又缘虚空时,仍随意识变起虚空之相为自所缘。故此虚空有真空和识变空二者。  2、择灭  择谓抉择,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2564813.html
  • 王恩洋:佛学通释(1)

    始于唯识通论,继则佛学概论,三则通释,皆以病障,不获成书,意常憾憾。待后人生学、世间论诸书告成,近且广疏杂集瑜伽,凡概论通释未尽之义,均可取而详焉,虽不续作亦无不可。唯识通论,独在必续耳。法从...。缘生唯识,乃成巨文。因更名通释。通释云者,贯通经论,会其旨归。剖析奥义,导引初学。使庶士无望洋之惧,学徒有得要之功。上篇共得十有一章。初本释迦牟尼佛,彰圣教祖,以崇信也。次有情八苦,显世间相,以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2764814.html
  • 王恩洋:《佛学通释》上卷(1)

    著述,始于《唯识通论》,继则佛学概论,三则通释,皆以病障,不获成书,意常憾憾。待后人生学、世间论诸书告成,近且广疏《杂集》,《瑜伽》,凡概论通未尽之义,均可取而详焉,虽不续作亦无不可。《唯识...顿变。缘生唯识,乃成钜文。因更名《通释》。通释云者,贯通经论,会其旨归。剖析奥义,导引初学。使庶士无望洋之惧,学徒有得要之功。上篇共得十有一章。初本释迦牟尼佛,彰圣教祖,以崇信也。次有情八苦,显世间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81664965.html